当前位置:首页>达尧新闻

委托采购直租赁模式的实践探讨

         融资租赁作为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纽带,天然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属性,由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,委托采购直租赁模式被实务采用。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,随着强监管步伐到来,融资租赁企业合规管理的迫切性摆在行业面前,这不仅是外在的监管要求,更是防范风险的必经之路。
一、 行业现状
        某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如下:
        1.融租公司与承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及委托采购合同,委托承租人以自己名义与供应商签订租赁物买卖合同购买租赁物,采购款由融租公司支付给承租人再由承租人向供应商支付;
        2.在承租人已与供应商签订租赁物买卖合同且支付预付款的前提下,与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,明确融租公司与承租人的委托采购关系、租赁物所有权归属以及风险承担等事宜。     
       以上模式在实务中因各种原因被一些融租公司运用,归纳为“
委托采购直租赁模式”。
二、 法律风险
       委托采购直租赁模式,因不符合常规直租赁模式、资金流向控制不到位、设备实际采购交付使用出现问题等缺乏真实交易的要素,存在被法院认定为借贷的法律风险。
       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七百三十五条规定,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、租赁物的选择,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,提供给承租人使用,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。此外,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》(法释[2020]17号)进一步明确,人民法院应当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七百三十五条的规定,结合标的物的性质、价值、租金的构成以及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和义务,对是否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做出认定。对名为融资租赁合同,但实际不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,人民法院应按照其实际构成的法律关系处理。
       由此,出租人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,是融资租赁合同的必要要素,人民法院将结合标的物性质、价值、租金构成及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和义务,对是否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做出认定。
       三、实务建议
       委托采购直租赁模式实践中很多融租公司都有运用,但公开渠道可查询的不多,法院裁判意见不一,有从模式本身属性上判断,认为不符合常规直租赁模式架构,直接否定该模式为融资租赁模式的;有从购买租赁物的真实合意、租赁物是否实际购买、租赁物性质、租金合理化等综合因素考虑不否认融资租赁关系的。
       实践中建议融租公司聘请专业律师,从客户关系、本身支付能力、真实交易、增信措施上把控项目,具体建议如下:
        1.明确租赁物详细信息、各交易方法律关系及义务、明确租赁物所有权归属融租公司,明确委托购买租赁物的合意;
        2.租赁物必须实际购买并交付使用,须采取措施监管承租人资金流向、如已部分付款的支付凭证、设置好放款前提、交付日期、保证款项交由承租人实际采购租赁物,并设置好违约责任、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等;
        3.注意租赁和采购两个交易衔接的问题,注意时间节点,不能出现出租人放款节点与承租人购买节点严重偏离,使得放款行为更像借贷;
        4.融租公司只承担付款义务,其他义务及风险全部由承租人承担;
        5.明确租金合理定价依据;
        6.租赁物符合法律规定;
        7.做好资金监管,设置资金监管账户;
        8.设备到场前后要定期不定期查实承租人设备到场情况、使用情况,确保设备实际购买和按约使用;
        9.如租赁设备为进口设备,承租人作为受托方,须具备相应资质,须承担设备进口的一系列相关义务及责任,包括对外付汇、清关、国际运输、装卸、查验、仓储、保险、税费等等;
       10.明确增信措施;
       11.供应商须全额向融租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;
       12. 审核相关法律文件:(1)融租公司与承租人的融资租赁合同等相关合同、委托采购合同(2)承租人与供应商的购买合同,作为融租公司与承租人合同的附件(3)供应商及承租人向融租公司提供承诺函,表明供应商知晓所有权归属、相关责任、风险负担等(4)承租人的相关资质文件(5)资金监管协议等相关资金监管文件(6)增信措施相关协议(7)承租人、供应商、担保人等内部必要决议文件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张文佳,毕业于北京大学、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,取得法律硕士、法学硕士学位。在美期间,曾先后在Lehnardt & Lehnardt, LLC、XP Biotics, LLC从事外国法律师工作,并在密苏里西区上诉法院拥有工作经历。归国后,曾就职于北京市中伦(上海)律师事务所、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、芯鑫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律所、投行、国企,专业领域涉及并购、FDI、资本市场、投融资、海外项目战略布局、大股东合作、融资租赁项目的法律支持等业务,用业绩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。拥有流利的中、英双语沟通能力,具有证券及基金从业资格,熟悉资本市场运作及公司客户需求,更凭借海外的留学、工作背景,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在法治化的大背景下,善于运用国际化视野解决本土问题。
 

 
请您留言

上海达尧律师事务所

发 送

在线咨询

Online Consulting